5822yh银河国际(NO.1)·官方网站

社会实践 | 传媒技术学院“拾遗迹·承匠心”社会实践服务队风采展

发布日期:2023-08-20  

图1 刺绣1

图2 刺绣2

图3 刺绣3

图4 刺绣4

淄博刺绣,以绢为纸,以针代笔,一针一线皆为美;素手翻飞,银针舞动,一腔一调皆有韵。为推动非遗事业创新发展,帮助非遗传承人群“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助力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非遗文化“生命力”,2023年7月2日——8月20日,4556银河国际“拾遗迹·承匠心”社会实践服务队以文化之声为窗口,前去探寻淄博刺绣的历史留痕,感受刺绣文化的独有魅力,共同为新时代下的非遗文化发声。

图5 服务队认真探讨刺绣文化

图6 服务队认真探讨刺绣文化

图7 服务队认真探讨刺绣文化

图8 服务队认真探讨刺绣文化

前期调研牢筑基

一针一线绣繁华,活动前期,服务队成员以淄博刺绣为刺绣文化的发展缩影,针对淄博刺绣的历史底蕴、宣传手法、传承现状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问卷设计,在不同城市深入社会、贴近大众,前往街道、商家、传媒公司等标志性地点采用口头采访、问卷填写等多种形式进行调研。通过交流沟通与数据分析,服务队成员了解到各群体对淄博刺绣的认知程度、市场需求与发展现状的看法,发现淄博刺绣作为一项非遗文化,其传承与发展仍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手工艺的兴趣不高,如今刺绣技艺的传承和文创产品的宣传都有着较大难题。

图9 文化圣地

图10 文化圣地

图11 刺绣展示

图12 刺绣展示

实地考察寻传承

执一根针,织一幅绣。经过前期的分析与调查,服务队成员前往刺绣非遗传承机构进行参观学习,近距离观摩刺绣师傅的日常工作,了解刺绣的历史溯溯源、工艺流程和技术要点,通过多种刺绣衍生品,成员们从视觉与触觉上进一步感受到淄博刺绣的独特魅力。细腻精美的丝线勾勒着惟妙惟肖的肌理,通经断纬的织艺闪耀着匠心智慧,队员们走进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中心,在与刺绣师傅的交谈中,了解当下社会刺绣文化向日常实用品发展的现状,聆听老手艺人对刺绣工艺多年来的执着与坚守,在师傅的带领下学习刺绣的技艺与手法,于一针一线中感受刺绣的温度,体会文化变迁中刺绣技艺的深度。

图13 刺绣展示

图14 刺绣展示

图15 刺绣制作

教育宣传展未来

乐道拾遗,匠心筑遗。实践进入后期教育宣传环节,队员们以不同年龄段的群众作为宣传载体,发扬并推广刺绣文化。服务队成员前往乡村小学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乡间课堂,沿着历史脉络,依托刺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一话题深入浅出地向大家传递党关于保护刺绣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指示,启发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传承美。有部分成员来到了老年大学,针对老年人开展了一次“刺绣文化”体验课堂,成员们分发了刺绣材料包并现场教学指导刺绣技法,老人们上手感受刺绣的魅力。有位曾从事刺绣工作的奶奶说道:“我从事刺绣行业已经有数十年了,刺绣这一门老手艺在现如今的发展真是越发不景气,多亏你们这些年轻人继续传承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手艺,刺绣的未来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图16 服务队合照

图17 服务队

图18服务队学习与实践

图19 服务队学习与实践

图20 服务队学习与实践

图21 服务队学习与实践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薪火相传的文化基因,饱含着一代代匠人的情感与智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也是在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在这次“探寻刺绣文化,助力非遗传承”社会实践中,服务队成员们不仅奉献了自己的爱心和力量,展示了新时代青年的风采和担当,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明白了非遗文化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期待着队员们继续认真学习并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非遗文化的发展和进步贡献青春力量!

队员实践感悟

2022级广播电视编导2班荆煜轩: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具有恒久价值的文化资源,历久弥新、生生不息。在这个暑期我们与非遗文化会面,以刺绣文化为点,寻觅针尖上的国粹,见证刺绣匠人的坚守,助力非遗文化的传承,我们不会停下探索的脚步,继续将点扩大为线、面,变成更为包裹性的体,筑牢民族之魂和文化之根,发现体悟中华文化的多彩与瑰丽。

2022级广播电视编导6班姜雨涵:

刺绣,针尖上的国粹,一针一线勾勒出绣着极尽巧思的匠人精神,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在刺绣博物馆中进行参观学习,在技艺体验馆中近距离感受非遗,在乡村小学向学生们宣传介绍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在此次社会实践中,有欢笑,有坚持,也有改变,不仅拓宽了视野,提升了实践能力,也使团队成员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团结、奉献的含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前进力量,我们将一直在路上。

撰稿:翟梦凡 姜雨涵 荆煜轩

审核:刘妙祎

 

Baidu
sogou